大咖老师
谢磊
教授、博导

西北工业大学教授,长期从事语音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,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研究工作。担任语音顶级期刊IEEE Trans. on Audio,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期刊编委、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委会副主任,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组常务委员,众多学术会议的主席与程序委员会主席。在包括IEEE TASLP、ICASSP、Interspeech等领域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,带领团队获得多项国际评测第一名和国际会议最佳论文,与多家业界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。

张士峰
博士

高级算法工程师,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,博士期间以(共同)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,包括顶级期刊TPAMI和IJCV共2篇,顶级会议CVPR 4篇、ICCV 1篇、ECCV 1篇、AAAI 4篇,IJCAI 1篇。

高翔
博士后

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后,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,长期从事SLAM(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)的研究,主要包括机器人的中的视觉SLAM技术、机器学习与SLAM的结合。主编畅销书《视觉SLAM十四讲:从理论到实践》,在国际知名期刊IEEE 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、Robotics and Autonomous Systems、Autonomous Robots等发表论文数篇。

高飞
特聘副研究员

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副研究员、博导;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PI;FAST Lab技术负责人。2019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。研究方向包括移动机器人、运动规划、环境感知、传感器融合、SLAM等,过去五年以第一/通讯作者身份,在Science Robotics, 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(TRO)、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(JFR)、ICRA、IROS、ISRR、ISER等机器人领域TOP期刊会议发表论文近40篇;提出的应用于复杂野外环境的微型空中机器人自主集群算法及系统,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机器人权威期刊Science Robotics,并被Science、AAAS、New Scientists、中国新闻网、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报道。曾获得IEEE TRO 2020 ‘傅京孙’最佳论文荣誉奖、IEEE SSRR 2016最佳论文奖、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 (IARC) 第一名等荣誉。

黎嘉信
博士

高仙机器人深度学习与融合感知负责人,2014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,201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,师从陈本美教授和Lee Gim Hee教授。此前历任Motional感知科学家和夜间驾驶负责人、字节跳动AI Lab视觉科学家。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计算机视觉/机器人顶级会议论文,包括CVPR、ICCV、ICRA、IROS等。

李先刚
滴滴语音负责人

滴滴首席算法工程师,北京大学博士。2017年加入滴滴以来,带领团队实现语音技术在车载语音交互,智能客服,语音安全等方面的落地。

王伟强
教授、博导

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,博导。在IEEE TIP,TMM, TCSVT,PR等著名国际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。

胡春旭
资深研发工程师

武汉精锋微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,机器人博客“古月居”博主,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。目前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。作为国内最早一批ROS开发者,主编书籍《ROS机器人开发实践》(预计2018年5月份面市),具备多年开发、应用经验,参与研发过轮式移动机器人、机械臂等机器人产品。曾获开源硬件与嵌入式大赛机 器人组全国冠军,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,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术会议十佳论文等奖项。

范睿
同济大学教授

他是同济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、上海市“海外高层次人才”。先后师从布里斯托大学J. G. Rarity院士、港科大刘明教授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D. J. Kriegman教授。主攻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,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包括ECCV、CoRL、ICRA、IROS等国际计算机视觉、机器人顶会论文,以及十余篇本领域旗舰IEEE汇刊论文。

杨恺伦
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教授

他是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KIT博士后、浙江大学博士。研究包括基于多模态、全视角传感和计算成像的计算机视觉和场景理解,以支撑面向开放世界的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和盲人辅助等应用。先后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TIP、T-ITS、TMM、TIM、CVPR、IROS等期刊会议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,现拥有及与他人合有专利40余项。获智能车国际会议IEEE IV 2021最佳论文奖、ECCV2022、ACCV2022杰出审稿人奖。

鲁鹏
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,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

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人机交互。主持纵向项目包括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"面向概念设计的虚实融合环境交互技术研究",博士后基金项目"自然的三维概念草图绘制技术研究";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863项目"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自然交互技术"的研究工作;同时,主持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。

Lan Nok Yat
香港城市大学博士

他是香港城市大学博士,UC Santa Cruz博士后。主要从事于机器学习,GNN,预训练模型的研究,先后在EMNLP, ACL, ECCV,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, Trans on Cybernetics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。现阶段,研究如何快速构建知识图谱,以及实现图表针学习,多条逻辑推理等。

鲁鹏
香港大学助理教授

香港大学助理教授,香港大学自适应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。西工大本硕,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,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。曾在AIAA 导航与控制会议(GNC)两次被提名最佳研究生论文。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如IROS Associate Editor等职务,并在多个国际会议担任session chair/co-chair。个人以及实验室多次获得国际机器人比赛奖项。受邀于多个国际研究课题组做学术报告。是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。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和无人机的自主导航与控制。 

刘子纬
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

他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,并获得南洋学者称号(Nanyang Assistant Professor)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视觉、机器学习与计算机图形学。他在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(CVPR / ICCV / ECCV / NeurIPS / ICLR / TPAMI / TOG / Nature - Machine Intelligence)上发表文章90余篇,总引用量超过19000次,获得专利50余项。他领导搭建了数个国际知名的基准数据库,例如CelebA和DeepFashion等。同时他也领导数个广泛使用的开源软件建设,例如MMFashion和MMHuman3D等。他获得过多个领域内奖项,包括微软小学者奖、香港政府博士奖、ICCV青年学者奖、HKSTP最佳论文奖和WAIC云帆奖等。他是国际顶级会议ICCV、NeurIPS和ICLR的领域主席(Area Chair)以及国际顶级期刊IJCV的编委(Associate Editor)。个人主页:https://liuziwei7.github.io/

沈晓宇
Amazon Alexa AI科学家

他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斯 · 普朗克信息研究所。师从Gerhard Weikum和Dietrich Klakow教授。目前于Amazon Alexa AI担任机器学习科学家,他在亚马逊主要负责Amazon Alexa商品问答系统项目。开发的问答系统作为主answer provider被广泛部署于Amazon Alexa 设备、手机app等。研究兴趣为conversatioanl AI, question answering, text generation, deep generative model等。在ACL、EMNLP、NAACL、AAAI、ICLR、ICSE、WWW、Interspeech等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。曾获得COLING 2020 best demo paper award。

陈艺虹
UCL和FAIR联培博⼠生

她是UCL和FAIR联培博⼠生,研究⽅向为符号表⽰学习与推理,相关应⽤场景包括知识图 谱,推荐系统,对话系统,和⼤规模预训练语⾔模型。曾在 KDD/ACL/ICLR/AKBC/NeurIPS等会议上发表相关论⽂。

韩啸
英国萨里大学博士

他目前于英国萨里大学(University of Surrey)音视频信号处理中心(CVSSP)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Yi-Zhe Song和Tao Xiang教授。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。研究领域为视觉文本多模态深度学习,包括图像文本预训练、跨模态检索、图像/文本生成等,尤其关注于多模态技术在实际场景(如安防,电商)下的应用。曾在CVPR/ECCV/BMVC上发表过一系列文章。

范越
马克斯·普朗克研究所博士生

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研究所博士生。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。主要从事低样本下的表征学习,半监督学习等。在CVPR,NeurIPS,ICLR,IJCV等顶会顶刊发表论文。

朱大卫
萨尔大学博士生

他是德国萨尔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组 (LSV) 博士生,师从Dietrich Klakow教授。主要研究噪声标注学习 (Learning with Noisy Labels),弱监督学习 (Weak Supervised Learning)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的应用。先后于AAAI、EMNLP、ACL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过多篇论文。

刘玲洁
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

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,图形学实验室负责人。刘玲洁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,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。她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(SIGGRAPH、SIGGRAPH Asia、NeurIPS、CVPR、ICCV、ECCV、ICLR 等) 和顶级学术期刊 (TOG、TVCG 等)。她一直从事计算机图形学、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的研究,具体聚焦于神经表达,神经渲染,数字人建模和三维重建。个人主页: https://lingjie0206.github.io/